跳到主要內容區

專任-何畫瑰 教授

 專任教授    
研究室  典405-3
聯絡電話  #21111
在校/上課時間表 文大課程查詢系統
EMAIL hhg@faculty.pccu.edu.tw
個人網頁  http://sites.google.com/view/huakueiho-within-the-wind

 學歷

  • 1999-2003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
  • 1997-1999 英國格拉斯歌大學哲學系博士肄業
  • 1993-1997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
  • 1989-1993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學士

 

 學位論文

  • 《走出演說術的迷陣——柏拉圖早至中期作品中哲學與詩的爭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2)。
  • 《為什麼柏拉圖要把詩人趕出理想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6)。

 

 經歷

  • 現今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 現今           國際柏拉圖學會亞澳非代表
  • 現今           中南美洲哥倫比亞哲學期刊編輯委員
  • 2012-2020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2008-2012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 2004-2008 真理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 2003-2004 台灣大學哲學系/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研究領域

  • 柏拉圖、希臘哲學、美學

 

 開設課程

  • 柏拉圖早期對話錄、柏拉圖《理想國》、柏拉圖知識論、柏拉圖道德心理學、柏拉圖美學文本研討
  • 希臘美學、西洋哲學史、哲學希臘文、希臘詭辯家專題研究
  • 瑪麗沃斯頓克拉芙《女權辯》、西蒙波娃《第二性》、柏拉圖與女性主義

 線上講堂

 研究計劃 

  • 柏拉圖中的語言再現與藝術再現,計畫年度:108年,計畫編號:108-2410-H-034-016-MY2。
  • 柏拉圖中的藝術與錯覺,計畫年度:104年,計畫編碼:104-2410-H-034-055-MY2。
  • 再現的技藝:柏拉圖美學中「技藝」概念的轉化,計畫年度:103年,計畫編碼:103-2410-H-034-043-。
  • 柏拉圖美學中的「知覺」與「慾望」(II),計畫年度:100年,計畫編碼:100-2410-H-034-017。
  • 柏拉圖美學中的「知覺」與「慾望」(I),計畫年度:99年,計畫編碼:NSC 99-2410-H-034-005。
  • 柏拉圖的《泰鄂提得斯》譯註計畫《Plato’s Theaetetus》作者出生年:427-347B.C.,計畫年度:95年,計畫編碼:NSC 95-2420-H-156-001-MY2。
  • 柏拉圖《菲德若絲》、《饗宴》中「愛慾」的知識意涵,計畫年度:94年,計畫編碼:NSC 94-2411-H-156-002-。

 

 國際合作

  • 2015 記憶科研:台灣?????? (Symposium on Memory),日本合作研討會,2015年8月25日,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系;2015年8月27-28日,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系。由日本名古屋大學哲學教授金山彌平(Yahei Kanayama)主持之整合研究計畫,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JSPS)經費補助;補助編號:Scientific Research [B] 25284003。
  • 2010 國科會與英國愛丁堡皇家科學院合作協議(the NSC-RSE Scientific Cooperation agreement)之短期訪問經費補助於99年1月17日至1月29日赴英國蘇格蘭地區University of Glasgow 訪問Professor Richard Stalley;補助編號:99-2911-I-034-001-2。

 

 期刊論文

  •  〈免於「缺乏自制」的心靈柏拉圖的「靈魂三分說」與文藝教育〉 (A Soul without Akrasia: Plato’s Tripartite Soul and Its Education in the Arts),《政治大學哲學學報》42(台北,2019):1-38
  • 〈False Variety: Plato’s Fear of the Mass Media〉,Interface - Journal of Europe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台北,2017):9-29
  • 〈理性的慾望:柏拉圖對慾望的看法與《饗宴》裡厄律克希馬可斯「愛的醫療」〉(Plato’s Treatment of Desire and Eryximachus’ Medicine in the Symposium),《臺大哲學論評》49(台北,2015): 51-76。
  • 〈評葛瑞果利克著《亞里斯多德論「共同感覺」》〉(A Review of Pavel Gregoric’s Aristotle on the Common Sense),《東吳哲學學報》27(台北,2013): 141-146。
  • 〈變易中的希臘哲學傳統──英語柏拉圖研究與《泰鄂提得斯》裡的「知識」〉,《東海哲學集刊》17(台中,2012): 217-234。
  • 〈泰鄂提得斯的「說明」——「λ?γος」在柏拉圖《泰鄂提得斯》中的知識意涵〉(Theaetetus logos –– The epistemic significance of λ?γος in Plato’s Theaetetus),《政大哲學學報》27(台北,2012.01): 1-35。
  • 〈柏拉圖的「間接對話」與哲學書寫的侷限:以《泰鄂提得斯》為例〉(Plato’s Theaetetus as an Indirect Dialogue: On the Difficulties in Writing Philosophy),《東吳哲學學報》24(台北,2011): 1-21。
  • 〈靈魂馬車上的獨語或對話——柏拉圖兩則神話裡的生命抉擇〉,《思想》17(台北,2011): 269-276。
  • 〈柏拉圖《泰鄂提得斯》裡的「夢理論」〉,《止善》7(台北,2009): 185-205。
  • 〈書評:席德雷《柏拉圖哲學的助產士——《泰鄂提得斯》的文本與次文本》〉(Book Review: David SEDLEY, The Midwife of Platonism: Text and Subtext in Plato’s Theaetetus),《華岡哲學學報》(台北,2009): 111-114。
  • 〈柏拉圖的知識與合理證成的真信念〉,《國際文化研究》2.2(新北,2006): 33-58。
  • 〈書評:布魯施威格與羅伊得《希臘對知識的追求》(J. Brunschwig & G.E.R. Lloyd, The Greek Pursuit of Knowledge)〉,《國際文化研究》2.1(新北,2006): 103-106。
  • 〈重新面對不同的文化──書評:羅伊得《驅除心智的神秘》(G. E. R. Lloyd, Demystifying Mentalities)〉,《國際文化研究》1.2(新北,2005): 187-192。
  • 〈書評:朱利雅 安娜絲《柏拉圖——超簡短導論》(Annas, Julias. Plato: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國際文化研究》1.1(新北,2005): 257-264。
  • 〈柏拉圖線喻中的認知對象問題〉,《臺大文史哲學報》60(台北,2004): 243-264。
  • 〈書評:蘇珊 列芬《重返哲學與詩之間的古老爭執--柏拉圖與希臘的文學傳統》(Susan B. Levin, The Ancient Quarrel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etry Revisited—Plato and the Greek Literary Tradition〉,《臺大文史哲學報》57(台北,2002): 223-232。
  • 〈書評: Penelope Murray《柏拉圖論詩》(Plato on Poetry)〉,《哲學雜誌》31(台北,2000): 172-178。
  • 〈樂的原型〉,《哲學與文化》24.8(台北,1997): 791-798。
  • 〈煥然精粹的美麗與哀愁——魏晉時期的審美自覺〉,《國文天地》115(台北,1994): 96-101。

 

 會議論文

  • 'The Mimetic Performance of the Roles and Its Effects on Educating Psyche in Plato',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omparing Virtues, Roles, Duties in Early China and Graeco-Roman Antiquity,China Beijing,2018年7月5-8日。
  • 'When Perception becomes Illusion?--The falsehood of mimesis in Plato’s Sophist', 第5屆「道與德」研討會--美感與道德感的新視野, 台北華岡,2017年5月19-20.
  • ‘The Role of Perception in the Recollection in the Phaedo,’ 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 XI Symposium Platonicum: The Phaedo, Universidade de Brasília, Brasília, 4-8 July 2016.
  • ‘False Variery: Plato’s Fear of the Mass Media,’ Sixth Symposium on European Languages in East Asia, 台北:臺大外文系歐語組, 6 November 2015.
  • ‘Perception and Memory in Plato’s Doctrine of Recollection,’ Symposium on Memory (記憶科研:台灣??????), 台北: 文化大學哲學系,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系, 25, 27-28 August 2015.
  • ‘Perception and Deception: How Mimesis Works upon Plato's Tripartite Soul?’,華岡美學研討會,台北:文化大學,2015年6月5日;及第三屆清華哲學研討會「古希臘哲學及其遺產」,新竹:清華大學,2014年10月4日。
  • ‘The Techne of Bewitchment— Poetry and Rhetoric in Gorgias and Plato’s Gorgias’,第四屆 「道」與「德」研討會,台北:文化大學,2014年5月31日;及Asia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 ‘Plato & Rhetoric,’ Hiyoshi Campus, Keio University (慶應大學日吉校區), Yokohama Japan, 25-27 April 2014.
  • ‘Eryximachus’ Medicine in Plato's Symposium and the Disease of Eros’,台哲會年度研討會, 2013年10月26-27日;曾以‘Eryximachus’ Medicine in the Symposium and Plato’s Love’ 標題發表於 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 X Symposium Platonicum: The Symposium, Università di Pisa, Pisa, 15-20 Jul 2013.
  • 〈攸關一生的文藝計畫——《理想國》第十卷的美學議題〉,中國文化大學中西美學圓桌論壇,台北:慕哲咖啡,2013年4月27日。
  • ‘Who Desires the Good? —Plato and Aristotle on Akrasia’,第二屆「道」與「德」研討會,台北:文化大學,2011年5月21日。
  • ‘The Art Education and the Tripartite Soul,’ 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 IX Symposium Platonicum: Plato’s Politeia, Keio University (慶應大學), Tokyo, 2-7 August 2010.
  • ‘The Good Life for Plato’s Tripartite Soul’, The Good Life and Conceptions of Life in Greek and Chinese Antiquity Conference, Philosophy Department, Glasgow University, Glasgow, 7-9th June 2010.
  • ‘The Dream Theory in Plato’s Theaetetus’,The First Taiwan Logic and Analytic Philosophy Conference (第一屆台灣邏輯與分析哲學會議),台北:台大凝態中心,2009年10月31日。
  • ‘The Interrelated Elements in the Soul—on Plato's Republic 436a-441c’,「德性與倫理:從古希臘與中國哲學的觀點看」工作坊(‘Virtue and Ethics in Greece and China’ Workshop),東吳大學錢穆故居,2009年7月4日。
  • ‘The Rich Logos of Theaetetus,’ 「道」與「德」研討會,台北:文化大學,2009年5月23日。
  • ‘The Theaetetus as an Indirect Dialogue: On the difficulties in writing philosophy,’ The Scientific Meeting of the Mediterranean Area of the IPS (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 «Formal structures and literary forms in the Theaetetus, the Sophist and the Statesman», Facultat de Filosofia,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Barcelona, 27-29 October 2008.
  • ‘Belief and Knowledge in Plato’s Theaetetus’,宗教與美學對話研討會,淡水:真理大學,2007年11月6-7日。

 

 專書

  • 《泰鄂提得斯》,台北:聯經,2016。
  • “The Good Life for Plato’s Tripartite Soul,” in R. A. H. King (ed.), The Good Life and Conceptions of Life in Early China and Græco-Roman Antiquity, Berlin: De Gruyter, 2015. Pp. 265-280.
瀏覽數: